今天给各位分享养生保健艾灸哪里最好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养生保健艾灸哪里最好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艾灸的部位图片
- 2、艾灸人体的经络位置图
- 3、艾灸哪里可以调理月经
- 4、胃不好艾灸哪里 艾灸三个穴位能健脾养胃
- 5、下火艾灸哪个部位
- 6、艾灸哪里可以美白
- 7、女人艾灸什么位置对身体好
- 8、艾灸哪个部位最好
- 9、上热下寒中焦不通艾灸哪里
艾灸的部位图片
张婷 副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临床上常用的艾灸穴位有足三里穴、神阙穴、关元穴、气海穴、百会穴、大椎穴、命门穴、三阴交穴等。位置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膝盖骨下三寸(四横指宽度)、胫骨外线旁开一指的位置。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第一要穴。神阙穴在腹部,即肚脐,属任脉。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上,当脐中下3寸,属任脉。气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上,当脐中下1.5寸,属任脉。百会穴在头部,当前发际线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属督脉。大椎穴在后正***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属督脉。命门穴在腰部,当后正***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属督脉。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阴经的交会穴。作用灸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通经活络、祛风化湿、扶正祛邪的功效,是一个比较好的医疗保健穴位,艾灸足三里穴可以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缓解疲劳等。灸神阙穴:神阙穴具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的功效,灸神阙穴对腹痛、久泻、虚脱、水肿等病症有防治作用。灸关元穴:关元穴具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的功效,灸关元穴对遗尿、小便不利、疝气、遗精、***、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不孕等疾病有防治作用。灸气海穴:气海穴具有益气助阳、调经固经的功效,灸气海穴对腹痛、泄泻,遗尿、遗精、***,闭经、痛经、带下,虚劳、中风脱证等病症有比较好的防治作用,是一个保健要穴。灸百会穴:百会穴为“三阳之会”,灸百会穴可升阳举陷,对于头晕、低血压、脏器下垂、神经衰弱、气血虚等有非常哈皮的养生保健作用。灸大椎穴:大椎穴为“诸阳之会”,灸大椎穴对热病、咳喘、癫痫、小儿惊风等疾病有不错的防治作用。灸命门穴:命门穴具有培元固本、补肾、强健腰膝的功效,艾灸命门穴对腰痛、下肢痿痹、遗精、***、月经不调、遗尿、泄泻等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灸三阴交穴:三阴交穴具有滋阴补血、健脾疏肝的作用,艾灸三阴交穴对小便不利、遗尿、脚气、失眠、神经性皮炎、高血压、脾胃虚弱、腹泻及男性***遗精、女性月经不调、妇科疾病等病症都有很好的防治与保健作用。艾灸种类艾柱灸:将艾炷置于穴位或病变部位上,点燃施灸的方法称为艾炷灸。每燃1个艾炷,称为灸1壮。施灸时如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常用于治疗哮喘、风湿顽痹、瘰疬等慢性顽疾。施灸时不使皮肤灼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艾条灸:艾条灸可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两种方式。常见的是悬起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悬于腧穴或患处一定高度之上,使热力较为温和地作用于施灸部位。实按灸是将点燃的艾条隔数层布或棉纸实按在穴位上,使热力透达深部,火灭热减后重新点火按灸。温针灸:毫针留针时在针柄上置以艾绒(或艾条段)施灸的方法,称为温针灸。应用时注意防止艾火脱落烧伤皮肤。此法将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证。温灸器灸:用温灸器施灸的方法称为温灸器灸。施灸时,将艾绒或艾条装入温灸器,点燃后置于腧穴或相应部位进行熨灸,以皮肤红晕为度。此方法具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临床需要灸治者,一般均可应用,对小儿、妇女及畏灸者尤为适宜。注意事项应让专业医生临床辨证,治疗施灸,自行操作时注意安全。腹部穴位温针灸法前应排尿后进行针刺,温针灸留置过程中患者勿移动体位,艾条灸操作时不可距皮肤太近,以免烫伤皮肤或烧坏床单,隔物灸过程中,患者灼痛时应及时提起姜片等间隔物,防治灼伤皮肤。
艾灸人体的经络位置图
王成阳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多指沿人体十二正经循行走向进行艾灸,包括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贲门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横出腋下,下循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下过肘中,沿前臂内侧桡骨下缘,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上行至大鱼际部,沿其边际,出大指的末端。其支脉,从腕后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沿着食指桡侧向上,通过1、2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方,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端(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合于第7颈椎棘突下(大穴),并转折向下进入锁骨窝(缺盆),联络肺脏,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于大肠。其分支从锁骨窝上行,经过颈部至面颊,进入下龈回绕至上唇,交叉于水穴。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旁(迎香),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着鼻柱外侧,进入上齿龈内,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沿着发际,到达前额。首穴是承泣。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上,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前缘,进入腹部,向上穿过膈肌,沿食管两旁,连舌本,散舌下。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向下穿过膈肌,络小肠。其分支从心系分出,挟食管上行,连于目系。其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向下浅出腋下(极泉穴),沿上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端(少冲穴),交于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穴),沿着手臂外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沿前臂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肩关节后面,绕行肩胛部,交会于肩上大穴,向下进入缺盆部,深入体腔,联络心脏,沿着食管,通过横膈,到达胃部,属于小肠。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睛明穴),向上到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头顶部支脉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部。腰部的支脉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进入窝中(委中穴)。后项的支脉从项分出下行,经肩内侧,从附分穴挟脊(3寸)下行至髀枢,经大腿后侧至窝中,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至***)交于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斜向足心(涌泉),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行于小腿内侧后缘,出腘窝内侧,向上行股内后缘入脊内(长强穴),穿过脊柱,属于肾脏,联络膀胱。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胸部支脉沿胸浅出胁部当腋下3寸处(天池穴),上行到腋窝中,沿上肢内侧***,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之间,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两筋的中间,进入掌中(劳宫穴),沿着中指到指端(中冲穴)。掌中支脉从劳宫分出,沿着无名指出其尺侧端(关冲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穴),向上出于第4、5掌骨间沿着腕背出于前臂外侧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向前进入缺盆部,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胸中支脉从膻中分出,上行出缺盆,上走颈部,耳后(翳风穴)直上,出于耳部,上行额角,再屈曲而下行至面颊部,到达眶下部。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经上关穴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达目外眦瞳子穴,与足少阳胆经相接。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瞳子髎穴),向上到达额角部(厌穴),再下行至耳后(完骨穴),经额部至眉上(阳白穴),又向后折至风池穴,沿颈下行至肩上,左右交会于大椎穴,前行缺盆。缺盆部直行的脉下行腋部,沿着侧胸部,经过季胁,向下会合前脉于髋关节部环跳处,再向下沿着大腿的外侧,出于膝外侧,下行经腓骨前面直下到达腓骨下段,再下到外踝的前面,沿足背部,进入足第4趾外侧端(窍***)。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上毫毛处,沿着足跗部向上,经过内踝前1寸处(中封),向上沿胫骨内缘,至内踝上8寸处交于足太阴脾经的后面。上行膝内侧,沿着******,进入***中,绕***,上达小腹,挟胃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部于胁肋,沿着喉咙的后面。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出于前额,与督脉会合于巅顶。功效艾灸可以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经络功能正常时,气血运行通畅,若经络功能失常,气血运行受阻,则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出现病理变化而引起疾病的发生。艾灸可使瘀阻的经络通畅,从而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注意艾灸需由专业人员操作进行。
艾灸哪里可以调理月经
张婷 副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艾灸通常选择关元、气海、血海、三阴交,以及太冲、神阙等穴位,是调理月经的常用穴位。但采用艾灸调理月经,首先要确定女性是寒性体质、热性体质,还是平和体质。对于寒性体质和平和体质的女性,可以适当用艾灸的方法辅助调理月经。由于艾灸本身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因此对于寒性体质的女性尤为适合,而对于平和体质的女性,艾灸不会有不利的影响。但对于热性体质的女性,艾灸并不是合适的治疗方法,由于艾灸本身属于温热的治疗,而温热的治疗不适合热性体质的女性。
胃不好艾灸哪里 艾灸三个穴位能健脾养胃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如果出现了明显的胃痛或者消化不良,可以选择穴位艾灸的方法来缓解病情,一、艾灸穴位是通过使用艾灸鸠尾穴都能够缓解腹部疼痛或者消化不良的症状,能够起到一定的健脾养胃作用。2如果出现了脾胃不和的症状,二、艾灸方法是通过章门穴进行调理,影响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也可以选择用章门穴位按摩的方法或者艾灸的方法来有效的缓解病情,避免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促进健康的肠胃功能。3三、穴位就是选择使用胃俞穴位的方法进行局部按摩,能够有效的避免出现脾胃不和的症状,主要是位于肋骨下缘部位,通过艾灸能够促进肠胃蠕动。艾灸能够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特别是妇女如果出现了月经不调或者腹痛和月经不正常的现象,可以选择艾灸的方法来缓解病情,也可以通过艾灸来健脾养胃。
下火艾灸哪个部位
张丽丽 副主任医师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火可以艾灸照海穴、涌泉穴、太溪穴、少府穴、内庭穴、足临泣穴等穴位。1、照海穴:位于足内侧踝尖下方凹陷处,是肾经上的重要穴位,艾灸照海可以滋阴降火,起到下火的作用,注意艾灸的时间不宜过长,次数不宜过多;2、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底脚心部位,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凹陷中,是肾经的井穴,即第一个穴位,肾藏精主水,肾经之气如源泉之水,可涌出灌溉全身,艾灸涌泉可起到清热解毒、滋阴养肾的功效,帮助下火;3、太溪穴:太溪穴位于足部内踝尖与跟腱的中点凹陷处,是肾经上的重要穴位,艾灸此处可以起到滋补肾阴,清泻火旺的功效,有助于下火;4、少府穴:少府穴位于手掌,横平第5掌指关节近端,第4、5掌骨之间,属于手少阴心经,为心经荥穴,具有清心泻火、理气活络的作用,有帮助下火的效果;5、内庭穴:内庭穴位于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属于足阳明胃经,艾灸内庭具有清胃泻火的功效,可以帮助下火;6、足临泣穴:足临泣穴位于足背,第4、5跖骨底结合部的前方,第5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属于足少阳胆经,具有清泻肝胆、清利头目的功效,有助于下火。此外,下火还可以艾灸行间穴、阳陵泉穴、太冲穴、曲泽穴、尺泽穴、合谷穴、阳陵泉穴等。需要注意,如果存在上火,应及时前往医院中医科诊断治疗,需要在中医师辨证下进行取穴艾灸,不可自行艾灸,以免操作不当导致上火症状加重。
艾灸哪里可以美白
许卫华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艾灸血海穴、三***等可以美白,这些穴位对美白具有一定的作用,如果想让身体变白也可以通过药物调理和防晒的方法美白。1、血海穴:血海穴具有活血化瘀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血海穴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重要穴位之一,经常艾灸血海穴能够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够分解体内的黑色素细胞,从而达到美白作用。2、三***:三阴交穴是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艾灸三***可以起到保养身体的效果,使局部大血脉更加的通畅,对皮肤有一定的辅助治疗的作用,可以让皮肤变得越来越光滑细腻,防止皮肤变得松弛,还能够延缓皮肤的衰老。3、药物调理:想让皮肤变白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胶原蛋白维C粉,可以起到美白皮肤,淡化色斑的效果,也可以通过中药调理的方法改善,比如白术、白芷、白附子、白莲心等,能够抑制黑色素的生成,使皮肤慢慢的变白。4、防晒: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好防晒工作,外出时需要带上防晒工具,比如帽子、长袖或者是涂抹防晒的护肤品。
女人艾灸什么位置对身体好
李焕芹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1.关元穴:位于肚脐下三寸,属于足三阴经(肝、脾、神经)和任脉之会穴(任主胞胎,所以任脉对于女性子宫、生殖方面关系很大),用补法进行艾灸,能够起到暖中散寒,培元固本的作用,对于虚寒体质及月经不调、痛经等比较合适。2.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是心经的腧穴或原穴。可以用针刺泻法,或点按法按揉此穴,能够起到清心除烦、安定心神的作用。对于女性平时容易心烦、心悸、失眠、多汗等表现的比较合适。3.内庭穴:位于足背当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胃经的荥穴(荥穴一般用于该经有热症)。可以用针刺泻法,或点按法按揉此穴,能够起到清胃泻火,化积导滞的作用。对于女性平时出现牙痛、口干、口臭,胃里嘈杂、胃胀、烧灼感等比较合适。女性艾灸也有其他位置对身体好,根据自身情况而定,在艾灸过程中有任何不适要及时停止,前往医院就诊。
艾灸哪个部位最好
李焕芹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通常艾灸养生的穴位包括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穴等。1.神阙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具有补气补血,健运肠胃的功效。2.气海穴:位于体前正***,脐下1寸半,具有益寿延年、保健养生的功效。3.关元穴:位于腹部正中心线,脐下3寸,具有固本培元,补气血回阳,通调冲任、活血化瘀(促进血液运行,消除体内瘀血)的功效。4.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上,当脐中上4寸,具有调胃补气血、利湿、降逆止呕(阻止上冲的胃气,止住呕吐)的功效。5.足三里穴:位于小腿肚的前两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外一横指,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过补脾的方法治疗气虚)、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扶持体内正气并祛除体内邪气)的功效。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穴艾灸。
上热下寒中焦不通艾灸哪里
王凤 主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热下寒可以艾灸太白穴等穴位,而中焦不通一般是由脾胃功能失调造成的,可以艾灸梁丘穴等穴位。1、上热下寒上热下寒可以艾灸太白穴等穴位,太白穴位于第一跖趾关节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其具有益气和胃、健脾化湿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腹胀、腹泻、胃痛等,还可辅助缓解上热下寒。如果将太白穴配合公孙、大肠俞或者是三焦俞穴位,具有清利湿热的作用,能够辅助缓解肠鸣、腹泻等症状,还可将太白配合复溜、足三里穴位,具有和胃调中的作用,能够缓解腹胀。上热下寒的患者还可配合温补类中药进行调理,例如黄芩、柴胡等,同时还可进行泡脚,能够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上热下寒体质。2、中焦不通梁丘穴位于大腿前,髌骶部位上两寸左右,股外侧肌和股直肌肌腱之间,其具有理气和胃、通经活络的功效,主要缓解胃脘疼痛、腹泻等,能够缓解脾胃失调的情况。梁丘穴配合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位,临床上主要缓解急性胃痛的症状,还可将梁丘穴配合曲泉、膝阳关穴位,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临床上主要适用于治疗筋挛。患者还可多食用南瓜、山药、扁豆等健脾养胃的食物,如果食物调理效果较差,则可以选择中成药物进行治疗,例如二陈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