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艾灸条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艾灸条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艾条的用法
宋观礼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1、直接灸艾条可以直接灸,我们可以把取绒后的艾条,捏成我们自己需要的大小,然后点燃之后,放在我们身体的穴位上,或者放在需要灸的地方。这种直接灸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无瘢痕灸,就是在灸了之后,不会留下瘢痕。还有一种叫做瘢痕灸,就是灸了之后,皮肤上出现化脓或者结痂的情况。2、用艾灸器灸艾条还可以用艾灸器灸,艾灸器也叫做温灸器,种类是比较多的。有艾灸盒,也有随身灸等。用艾灸器灸可以固定在我们的身上,操作起来也是非常方便的,而且也不会刺激到我们的皮肤。3、间接灸艾条还可以间接灸,间接灸就是在我们的皮肤和艾条中间,隔着物品来施灸。一般情况下,我们会用生姜、盐、蒜、药来进行阻隔。所以我们也对应的把这些灸法,叫做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等。这些间隔的物品不同,所以治疗的作用也是不同的。4、悬灸艾条还可以悬灸,悬灸是把点燃的艾条悬起来给患者疚。一般距离需要艾灸的部位,上面2-3厘米左右;如果觉得比较疼痛,就可以适当的调整一下高度。悬灸的时候一般每次灸5-10分钟,让我们自己的皮肤感受到热量,但是不能烧伤自己的皮肤。一般情况下以出现了红晕为准。具体的时间跟患者需要治疗的疾病,是有关联的。对于第一次灸和已经灸过的朋友,需要根据各自的情况调整。
艾条怎么用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4、温阳补虚,补中益气。5、回阳救逆。6、防病保健,强身益寿。艾灸疗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所取穴位不同,灸法不同,刺激程度不同或施灸所用材料不同,因而功效也不同;因此,临床应用时应当视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穴位和操作方法。如果自己在家艾灸时要注意以下五大原则,避免伤害身体。艾灸的五大原则:1、艾绒质量选择质量好的艾绒。劣质艾绒,生硬不团聚,燃烧时火力暴躁,易使患者感觉灼痛,甚至熏烤时石粒脱落,灼伤皮肤。2、环境通风环境应保持通风,避免艾烟过浓,伤害人体。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特别是哮喘病人慎用艾灸。3、施灸部位施灸的部位,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颜面五官、***、有大血管分布的部位不宜直接灸;头部、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不可多灸。4、避免烫伤施灸时应及时调整灸火与皮肤间的距离。有些患者局部寒气大,初灸时,对艾火的忍耐力强,常常不知不觉将艾火靠近皮肤,结果将皮肤灼痛。实际上,以灸至皮肤发红为度,每次灸10-15分钟为宜。5、注意次数体质壮、病情轻、病程短者,灸治1-2次即可;体质差、病情重、病程长者,可灸数月乃至1年以上。初灸时,每日1次;长期灸治者,3次后改为2-3天1次。艾灸疗法能健身、防病、治病,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广泛使用艾灸法。艾灸能激发、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如果自己在家艾灸时一定要注意上述五大原则,避免伤害身体。二、艾灸的神奇功效1.温经散寒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2.行气通络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3.扶阳固脱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4.升阳举陷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三、艾条使用方法根据施灸的方法可以把艾灸分为五类: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痴脱落后而留下瘢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瘰疬等慢性疾病。(2)无瘢痕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若用麦粒大的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有灼痛时,医者可用镊子柄将艾炷熄灭,然后继续易位再灸,按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此法。2、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1)隔姜灸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到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等症。(3)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3、艾卷灸(1)艾条灸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l、5厘米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也有每条艾绒中渗入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各等分的细末6克,则成为药条。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2)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4、温针灸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取出针。5、温灸器灸温灸器灸是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四、家***灸需注意事项艾灸在家也可以做的,但是在家***灸需要注意以下的十大方面的问题。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艾灸条怎么用
陈付艳 副主任医师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雀啄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手持艾条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一上一下施灸,像鸟雀啄食一样。二、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然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距离并不固定,向左右方向移动或者反复旋转施灸。三、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准备施灸的腧穴,距离皮肤大约2-3cm,使患者局部的皮肤有温热感,但是并不感到疼痛为度,一般每穴施灸大约15分钟。四、温和灸,在针刺得气后,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2-3厘米的艾条,点燃施灸直到燃尽,除去灰烬再将针取出,此方法能发挥针和灸的双重作用,用以上方法应当注意防止艾灸灰脱落,烧伤皮肤。
纯艾灸条怎么用
赵天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一般而言,能立刻拿起艾灸贴贴,将一端引火,靠近需要艾炙的部位或穴道,艾炙至皮肤呈红褐色,一般在3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艾灸的治疗有柔灸、雀啄灸、回旋灸。温灸是将点燃的艾炙,间隔皮肤1.5~3cm,间隔进行熏制,使患者皮肤感觉湿热,感觉不灼伤为宜。就是雀啄灸就是把艾灸贴贴,像鸟啄食材一样,一上一下活动的艾炙。在皮肤上方1.5-3厘米的位置进行回旋灸,可以顺时针或反向旋转。另外,还能用手灸进行艾炙。这种艾条是一种艾炙。艾灸贴、艾炙等都是常用的治疗方法。艾灸的方法常在医院中应用,有时用手拿,有时用灸盒,使用起来很普遍。采用艾灸法进行火头间隔皮肤约一寸,即平常所说的3-5厘米。湿热感不必太近,病人感觉不痛,也不必过远,过远就不会有湿热感。要想做到有湿热感,但实际效果并不好。此外,每次艾灸时间都在20-30分钟左右,不宜过长或过短。艾炙可分为艾灸法及艾壮灸两种。进行艾壮灸是指将艾绒揉成一团一团,起到引火烧起艾灸作用。艾灸法就是将艾绒包裹在棉布纸上,包裹在艾炙上就像雪茄烟一样。艾灸方法比较普遍,比较方便,另外还比较适合大伙儿自己在家使用。用艾绒制成的艾灸贴贴开展艾灸穴位的一种方法,有时单纯用艾绒***灸贴艾灸穴位。艾灸贴贴上艾灸后,一般都会加用药物,一般是肉桂粉、炮姜等,用艾灸穴位,用艾灸穴位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悬起灸,一种是实按灸,所以治疗方式不同。扶阳举陷、行气活血、消瘀消结、预防疾病健康保健等功效是艾灸方法的主要作用,其作用主要是:扶阳举、行气活血、预防疾病健康保健。
艾条使用方法
孔维萍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眼袋紧:中医认为眼袋是由于脾失健运造成的。可以灸三阴交穴、关元穴、合谷穴、太阳穴,每天或隔天灸15~30分钟。皮肤不好:中医认为肤色苍白不红润,是由于气血亏虚、气滞血瘀所致,可以灸血海穴、三阴交穴。如果肝脏功能不强,肤色暗黄的情况下,可以用艾条隔姜片灸神阙穴、足三里穴,每天或隔天灸20~30分钟。湿疹:食用味肥甘美的食物,每日15~30分钟可灸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中脘穴、中府穴等,能起到脾胃湿热的作用。脸部浮肿:面部浮肿是由于三焦不通引起的,可以灸心腧穴、足三里穴、涌泉穴,每天做15~30分钟。与肝肾亏虚、脾胃损伤有关的黄褐斑,可以通过艾灸百会穴、阳白穴、下关穴、足三里穴,每天都要做15-30分钟。使用艾条的三种方法艾条的用法很简单,推荐三种用法:1、手持艾条,对准穴位直接熏灸。这是最简单有效的,灵活的。也可以手累一点,一小时内可以使用这一用法。2、装艾条的盒子进行熏灸。这种方法是需要一个艾灸盒工具,然后将艾条切成4段,放进盒子点燃。在冬季,用透气的布盖好。这艾条的用法比较省事,而且时间更长。只是艾灸面积较大,效果要比手拿艾灸差。3、熏灸穴位用夹子夹住。这款其实就是手拿艾灸的延展版,用夹子代替手,手持夹子。如此灸到最后不会烫手,也不浪费艾条。它可作为家庭中的一种夹子或专业的艾灸夹。这一点你需要。
艾灸的正确方法
李辉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艾柱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具体如下:1、艾柱灸可以直接放在皮肤上,或者经常用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把它放在姜、蒜或者盐上,再放到皮肤上***柱灸,一般同样一个穴位做15分钟,需要更换艾柱;2、艾条灸相对简单,把艾条点燃,选择需要施术的部位,用艾条进行温热治疗;3、温针灸需要把针刺到特殊部位,一般选择腧穴,然后在针上加上艾条或者艾柱点燃。进行温针灸治疗,对局部起到温热作用,而且这种热力能透过针身传到体内,起到温经散寒作用;4、温灸器灸更简单,把艾绒或者艾条放到温灸器里,把温灸器点燃以后放到施灸的部位进行艾灸。其中艾柱灸和艾条灸的区别在于一个采用的是艾柱,一个是艾条;而温针灸需要在专业机构由针灸医生进行操作。
艾灸怎样灸 艾灸的具体步骤细说
ask90871663kb1、第一种是施灸者手持艾柱,将其点燃,找到需要进行艾灸的穴位,直接近距离接触该穴位(不能直接触碰皮肤)。这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对虚寒证、哮喘病、胃肠道疾病效果尤为显著。2、第二种是艾条,它比艾柱要细短一点,需要运用专门的器具,然后将艾条放在上面,点燃后进行熏烤。艾条灸疗法对于寒湿痹证比艾柱的治疗效果好。3、最后是温针灸疗法。这种方法需要配合针刺法使用。找到穴位后,在穴位上得气后留针,然后将艾绒绑在针具上点燃,直到全部燃尽为止。注意事项:现在艾灸的发展已经成熟,其技术已经有了改进。有医学基础知识的人自己在家中也可以***灸。注意不要距离人体太近,防止烫伤就可以了。
艾灸条怎么用
陈秀杉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用明火直接点燃艾条,然后靠近需要艾灸的部位或者穴位,艾灸到皮肤潮红为止,这一过程一般会持续30分钟左右。艾灸的方法,主要有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温灸时,用点燃的艾灸距离皮肤1.5-3cm,使患者皮肤温热,没有灼热感。雀啄灸就是用艾条点燃,像鸟啄食物一样,上下活动。回旋灸可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在皮肤上方1.5-3cm处进行。
艾灸条怎么用
杜琳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艾灸条是用干燥的艾叶、陈年的艾叶,把它给揉碎去除粗大的梗子,用里边细小的绒,然后用桑皮纸给捻紧了之后才有艾条。艾条直接点燃就可以,把最外边写着红色或者蓝字的纸去掉,但是里边那张桑皮纸,就是透明的纸不要去掉,像点烟卷一样点燃就可以。一般来说,可以把它插到温灸器里面,或者是用手持的方法,手持的竖式去***灸就行。在艾条熄灭的时候要小心,因为艾比较容易燃烧,在熄灭的时候最好按在一个有水的容器中,尽量要全部熄灭,一定要保证全部熄灭之后才能离开。因为在不注意的时候还会引火,容易引发火灾,这是用艾条的时候需要小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