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六康网全国知名整形美容咨询预约平台
首页 > 整形资讯 > (WHO)推荐的针灸治疗适宜病种

(WHO)推荐的针灸治疗适宜病种

发布时间:2024-05-04 14:51:38 来源:http://www.6k11.com 作者:六康网

今天给各位分享(WHO)推荐的针灸治疗适宜病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WHO)推荐的针灸治疗适宜病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43种用针灸治疗的疾病

康辉 副主任医师 广州***武汉总医院一、呼吸道疾病包括急性鼻窦炎、急性鼻炎、感冒及急性扁桃腺炎四种适应症。二、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急性气管炎及支气管气喘(对儿童和单纯性患者效果最好)两种适应症。三、眼科疾病包括急性结膜炎、中心性视网膜炎、近视(儿童)及单纯性白内障等四种适应症。四、***疾病包括牙痛、拔牙后疼痛、牙龈炎及急慢性咽炎等四种适应症。五、胃肠性疾病包括食道及贲门痉挛、呃逆、胃下垂、急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缓解痛)、单纯性急性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肠燥激症、急慢性结肠炎、急性菌痢、便秘、腹泻及肠麻痹等十二种适应症。六、神经肌肉骨骼疾病包括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早期三个到六个月内)、中风后的轻度瘫痪、周围性神经疾患、小儿脊髓灰白质炎后遗症(早期如在六个月内)、美尼尔氏综合症、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遗尿、肋间神经痛、颈臂综合症、肩凝症(五十肩)、网球肘、坐骨神经痛、腰痛及关节炎等十七种适应症。1﹒急性鼻窦炎Acutesinusitis2﹒急性鼻炎Acuterhinitis3﹒感冒Commoncold4﹒急性扁桃体炎Acutetonsillitis5﹒急性气管炎Acutebronchitis6﹒支气管气喘Bronchialasthma7﹒急性结膜炎Acuteconjunctivitis8﹒中心性视网膜炎Centralretinitis9﹒近视(儿童)Myopia(inchildren)10﹒单纯性白内障Catarac(withoutcomplications)11﹒牙痛Toothache12﹒拔牙后疼痛Postextractionpain13﹒牙龈炎Gingivitis14﹒急慢性咽炎Acuteandchronicaryngitis15﹒食道、贲门痉挛Spasmsofesophagusandcardia16﹒恶逆Hiccough17﹒胃下垂Gastroptosis18﹒急、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缓解疼)AcuteandchronicduodenalulcerGastrichyperacidity19﹒单纯性急性十二指肠溃疡Acuteandchronicduodenalulcer20﹒急慢性结肠炎Acuteandchroniccolitis21﹒急性菌痢Acutebacillarydysentery22﹒便秘Constipation23﹒腹泻Diarrhea24﹒肠麻痹Paralyticileus25﹒头痛Headache26﹒偏头痛Migraine29﹒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27﹒面神经麻痹(早期如3到6个月内)Facialpalsy(within3to6months)28﹒中风后的轻度瘫痪Paresesfollowingastroke29﹒周围性神经疾患Peripheralneuropathy30﹒小儿脊髓灰白质炎后遗症(早期如在6个月内)Sequelaeofpoliomyelitis31﹒美尼尔氏综合症Meniere’sdisease32﹒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Neurogenicbladderdysfunction33﹒遗尿Nocturnalenuresis34﹒肋间神经痛Intercostalneuralgia35﹒颈臂综合症Cervicobrachialsyndrome36﹒肩凝症Frozenshoulder37﹒网球肘Tenniselbow38﹒坐骨神经痛Sciatica39﹒腰痛Lowbackpain40﹒关节炎Osteoarthritis以上这四十三种适应症,以镇痛为主的神经肌肉骨骼疾病,约占百分之四十,换言之,仍然比较集中在针灸的镇痛效果上,但在临床上,针灸对于循环系统的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血压调整;肾脏泌尿系统的尿失禁与尿潴留;妇产科的月经不调、产后缺乳、滞产、胎位不正等等,均有显著的疗效,在许多医学期刊学报里,都有专题报导。因此,针灸治疗病症,并不能局限于WHO公布的四十三种适应症中。后来逐年增加针灸治疗的病种,到目前为止推荐治疗的病种:01.中风及中风后遗症、截瘫、眩晕症、各种神经痛症、面瘫、三叉神经痛、老年痴呆、帕金森氏症、重症肌无力、末梢神经炎、面积痉挛、头痛。02.感冒、咳嗽、气管炎、哮喘。03.便秘、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下垂、急慢性肠炎、呃逆、胆囊炎、胆石症、口腔溃疡。04.肥胖病、高脂血症、糖尿病、骨质疏松、甲亢、甲状腺肿大。05.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心绞痛、白细胞减少症。06.泌尿系结石、尿路感染、前列腺炎、***、***。07.颈椎病、***症、肩周炎、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08.网球肘、腱鞘炎、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09.痛经、月经不调、闭经、附件及盆腔炎、子宫脱垂。10.小儿遗尿、小儿厌食、消化不良、小儿多动症、小儿脑瘫。11.假性近视、中心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复视、斜视。12.更年期综合症、失眠症、抑郁症、癫痫。13.寻常疣、扁平疣、湿疹、***、痤疮、带状疱疹。14.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腮腺炎、丹毒、痔疮、脱***。

针灸并用的方法

丁宇 副主任医师 ***人民***总医院1、针前用灸法:先用灸法,然后再用针法,这种方法一般很少采用。因为使用灸法后,局部气血循环非常通畅,再进行针刺,容易出血,而且针感会下降,不如用针后再加灸较好;2、针后加灸法:这种方法相对较多,针刺后,局部去血循环更加通畅,而且局部肌肉疼痛、痉挛都会得到改善,再用灸法,能使灸法温阳散寒、通络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效果更加明显;3、针上加灸法:也叫温针灸,温针灸的效果和其它两种效果不太一样。温针灸主要集中在针刺穴位上,也就是选择点相对较局限,基本上和穴位有密切关系,如在针上加灸往往病邪较深入,尤其寒邪较深入,用普通灸法可能达不到深度,用单纯针刺又怕寒邪出不来,所以会在针上加上灸,使热通过针尖传导进去,这样可以使效果更加明显,这是温针灸特殊的作用。所以温针灸,往往选择穴位非常独特,相应会对于关键点用上温针灸,而不是所有针刺点上都用温针灸。

中医针灸治疗

赵天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1、神经障碍带状疱疹;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在3-6个月内发病);面肌痉挛;中风后遗症(在恢复期间);失眠(不伴有抑郁症状);遗尿;肋间神经痛等等。就带状疱疹而言,西医认为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神经性损伤,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属热毒内蕴,可用拔罐法、刺络法、放血法等方法治疗,效果较好。但是要及时治疗疱疹,否则会出现后遗症,其后遗症表现为:有的以疼痛为主,有的以皮神经麻木、瘙痒为主。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神经损伤的可逆性较差,这种病治疗得越早,效果就越好。2.女性疾病经期失调、乳腺增生、痛经、绝经期综合征等。另外还可以用来辅助治疗卵巢早衰,子宫肌瘤,不孕。这些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一般采用针灸治疗,疗效较好。因此,怎样判断痛经的类型呢?原发为无痛性,但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如生气、寒气等外界因素所诱发,因此对此病的治疗,针灸往往比药物疗效更好。二次痛经是指由某些疾病引起的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应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三、骨关节病颈椎病;***;落枕;肩周炎;网球肘;急性腰扭伤;膝骨关节炎;踝部扭伤等。在机理上,镇痛是针灸的首要治疗作用,因此对于与骨关节病有关的一些疼痛,针灸的疗效较为显著。4内分泌失调甲亢、糖尿病、肥胖;慢性疲劳综合征;***、黄褐斑等。在这些疾病中,甲亢、甲低、甲状腺结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多以针灸为主。5.呼吸道疾病支气管哮喘;咽炎;感冒;咳嗽;扁桃腺炎等。例如慢性支气管炎,其表现为爬楼或跑步后气短,运用针灸、拔罐、放血等方法配合治疗,患者会感到日常活动后气短症状减轻,而且在遇冷天气时,症状也不易反复或加重,例如咳嗽,许多人会出现感冒后咳嗽很久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针灸治疗,配合拔罐可以很快消除症状。6.男性不育症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其中以前列腺发炎状表现,如尿分叉、尿等待、尿频等。若辨证准确,所选经穴到位,深浅刺激得当,也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另外,针灸还可以治疗某些五官疾病,如近视、牙痛、耳鸣、耳聋、变态反应性鼻炎、消化道疾病,如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腹胀、腹泻、便秘等。

针灸治疗

沈英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偏瘫、截瘫、面瘫和神经痛,如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由神经系统损伤或神经系统疼痛引起。这种疾病可以通过针灸来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失眠,也可以通过针灸来调节;2、骨科和创伤学中的各种软组织疾病:如颈部、肩部、腰腿痛、颈椎病、腰椎病、肩关节炎、肩周炎、网球肘、腕扭伤、膝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属于骨科和风湿病学的疾病,以及针灸治疗各种疼痛疾病。起初,这些疼痛疾病中有许多是神经痛和肌肉痛,如***疼痛、痛经、内脏痛、胆绞痛,肾结石引起的肾绞痛可以通过针灸缓解;3、各种内脏疾病,如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咳嗽和哮喘,也可以通过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方法

程斌 副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1、针刺法,以毫针刺激经络上的腧穴加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操作手法,以平衡脏腑阴阳气血。2、艾灸法,用艾条点燃后对穴位进行温熏,能够温经散寒、逐邪外出。3、拔罐法,通过燃烧、抽吸和挤压罐内气体形成负压,从而使罐紧紧吸附在穴位上,温热刺激能振奋人体的阳气激发精气,从而达到康复治疗的作用。针灸的作用:1、疏通经络:疏通经络的作用是使堵塞的经络通畅,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作用。经络属于肢体关节的内脏和外络,气血运行是其主要生理功能之一。经络受阻,气血运动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科选用相应的穴位、针灸技术和三棱针刺血,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2、调和阴阳:针灸调和阴阳的功能是将身体从阴阳失衡状态转变为平衡状态,这是针灸治疗的最终目的。疾病的发生机制是复杂的,但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阴阳失衡。针灸在调和阴阳方面的作用是通过经络的阴阳属性、经络和穴位的相容性以及针灸技术来实现。3、扶正祛邪:针灸的功能是支持身体的健康之气,排除疾病和病原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善恶斗争的过程。针灸治疗就是要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

针灸在哪里做比较好

王凤 主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针灸在正规医院的中医科或中医院做比较好。因为在正规医院的中医科或中医院进行针灸,可以避免气胸、滞针、断针、弯针,或者是比较严重的皮下血肿等情况,从而较好的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是中医学里相对较独立的治疗方法,包括针刺和艾灸两方面,针刺包括耳针、毫针、电针,还有穴位注射、埋线、激光针、小针刀等,通过针具刺入身体治疗疾病的方法。而艾灸是将中药艾叶通过晾干、鞣制、去除杂质等工序后制成艾绒,将艾绒制成艾炷或者艾条等艾灸用具,通过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熏灸人体的特定穴位,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患者在过度疲劳、过度饥饿、过度饭饱的情况下不建议进行针刺,避免引起不良反应。在第一次进行针刺的时候,应该采取舒适体位,避免过度紧张,导致晕针。同时避免给孕妇进行针刺,因为孕妇处于特殊时期,如果不小心针刺合谷、三阴交、至阴等穴位,可能会引起滑胎。而且在艾灸时还要注意力集中,注意施灸距离,对于皮肤感觉迟钝的患者或者小儿,要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防止烫伤皮肤。艾灸结束后毛孔处于开放状态,所以要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引起感冒。

针灸适合什么人

陈秀杉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精神系统疾病患者,要特别注意。因为这种患者的有一定的烦躁、躁动不安,这时会影响到针刺。同时也可能因为这种躁动,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害。第二,针对于各种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比如有可能有血液性疾病或者有严重的糖尿病,这些患者需要注意,在针刺的过程中,不要引起局部的瘀血,或者局部的皮下出现一些出血的症状。另外,针对特别严重的一些基础性疾病,比如已经出现了一些大脱血、脱水或者大出血的患者,对于这些患者要进行紧急的急救治疗,可以配合一定的针刺治疗手法,但是不能作为主要的针刺的针对人群。

针灸

概述针灸是一种***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从外治内”的治疗方法。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手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基本简介针灸是***古代常用的治疗各种疾病的手法之一。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是一种***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从外治内”的治疗方法。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手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干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现在,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仰。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针灸-针灸文化针灸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它只作为一种医疗手段,后来逐渐发展为一门学科。针灸学就是整理研究针灸医疗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规律和基础理论的科学。针灸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书上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针,称为砭石。这种砭石大约出现于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相当于氏族公社制度的后期。***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石实物。到了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医学摆脱了巫的束缚,有了专业医生。据《春科左氏传》记载,名医医缓为晋景公诊病时,指出要“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到焉,不可为之”。这里所说的“达”与“攻”指的就是针刺和火灸。战国至西汉时期(公元前476--公元25年),随着炼铁技术的进步,金属针逐渐得到了推广。金属针逐渐代替了砭石,从而扩大了针刺的实用范围,加快了针灸的发展进程。东汉、三国时期,出现了许多擅长针灸的医学家,其中,皇甫谧所著《针灸甲乙经》,成为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针灸专著。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56--589年),针灸专著明显增多。这一时期,针灸传到了***、日本等国。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针灸发展成为一个专门学科,当时的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署里设有针灸专业。随后,针灸学术不断向纵深发展。16世纪,针灸开始被介绍到欧洲。但是到了清代,医者重药轻针,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针灸学的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针灸得到了大发展。2000多所中医医院都设有针灸科;针灸的科学研究已经涉及机体的各个系统和临床各科;对针灸的调整作用、镇痛作用、增强免疫力作用,以及经络现象,经穴与脏腑相关等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科学实验资料。针灸-医学起源针灸医学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古书上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针,称为砭石。这种砭石大约出现于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相当于氏族公社制度的后期,人们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砭石在当时还更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切开排脓,所以又被称为针石或石。《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石实物。可以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部位的病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或解除,继而学会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热的石块、砂土进行局部热熨,逐步发展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摸索,选择了易燃而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艾叶作为灸治的主要材料,于体表局部进行温热刺激,从而使灸法和针刺一样,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于艾叶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因而后来成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砭而刺之”渐发展为针法,“热而熨之”渐发展为灸法,这就是针灸疗法的前身。针灸-主要方法毫针刺法灸法: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拔罐法:应用各种方法排除罐筒内空气以形成负压,使其吸附体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吸筒疗法、拔筒法。古代有以兽角制成的,称角法。通过吸拔,可引致局部组织充血或郁血,促使经络通畅、气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寒、除湿、散结拔毒、退热等作用。其他刺法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刺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电针刺法。现代刺法灸法耳针法,头针法,眼针法,手针法,足针法,腕踝针法。声电波电针法,电火针法,微波针法。穴位激光照射法,穴位贴敷法,穴位埋线法,穴位磁疗法,穴位注射法。穴位指针法,穴位电离子透入法,穴位割治法,穴位结扎法一项医疗保健技术。包括针法和灸法。针法是以针形工具,刺入或按压穴位或患病部位的医疗保健方法;灸法是以燃着的艾绒或其他可燃材料,温烤或烧灼穴位或患病部位的医疗保健方法。上述两者在临床上经常配合使用,合称为“针灸”。针灸-取穴原则针灸处方的腧穴选取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根据病证、腧穴的特性,结合临床的具体实践,合理地选取适当腧穴,为正确拟定针灸处方打下基础。针灸处方的腧穴选取,以循经取穴为主,其中可分为近部取穴、远部取穴和随证取穴,三者在临床应用中可分可合。1.近部取穴近部取穴是根据每一个腧穴都能治疗所在部位的局部和邻近部位的病症这一规律提出来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多用于治疗体表部位明显和较局限的症状。例如,鼻病取迎香,口喁取颊车、地仓,胃痛取中脘、梁门等,皆属于近部取穴。2.远部取穴远部取穴是根据阴阳脏腑经络学说等中医基本理论和腧穴的主治功能提出来的,是指选取距离病痛较远处部位的腧穴。例如:咳嗽、咯血属肺系病症,可选取尺泽、鱼际;胃脘疼痛取足三里,同时可选与胃相表里的脾经络穴公孙,必要时还可取与胃有关的心包经腧***关等;面部疾患取合谷;目赤肿痛取行间;久痢脱***取百会;急性腰痛取水沟等。这些都是远部取穴的具体运用。对此,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经验。如《灵枢·终始》说:“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都属本法范围。3.随证取穴随证取穴,也称对证取穴,或称辨证取穴,是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和腧穴主治功能而提出的。近部取穴和远部取穴适用于病痛部位明显或局限者,随证取穴是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疾病的病因病机而选取穴位。在临床上有许多疾病往往难以明确其病变部位,如发热、失眠、多梦、自汗、盗汗、虚脱、抽风、昏迷等,这一类病证可以按照随证取穴的原则选取适当腧穴。例如:高热可选取大椎、陶道;治疗失眠多梦可选取神门、大陵;治盗汗可选取阴郄、后溪;治虚脱可选取关元、气海;治昏迷可选取素醪、水沟等。有些腧穴对某一方面的病证有特殊的治疗效果,在治疗中经常选用,如气病的胸闷、气促取膻中,血病的血虚、慢性出血取膈俞,筋病的筋骨酸痛取阳陵泉,这些也属随证取穴范畴。以上三种取穴原则在临床上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相互配合应用。例如:治哮喘实证,可选取膻中、尺泽、列缺、中府。取中府为近部取穴,取尺泽、列缺为远部取穴,取膻中为随证取穴。针灸-配穴方法配穴方法是在选穴原则的基础上,选取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配穴是选穴原则的具体应用,配穴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历代医家非常重视并总结出多种行之有效的配穴方法,主要有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和左右配穴等。配穴时要处理好主与次的关系,坚持少而精的原则,突出主要腧穴的作用,适当配伍。1.本经配穴法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时,即选取某一脏腑经脉的腧穴,配成处方。例女口:肺病咳嗽,可取局部腧穴肺募中府,同时远取本经之尺泽、太渊。如《灵枢·厥病》所载“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先取天柱,后取足太阳”等,均属本法的具体运用。2,表里经配穴法本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作为配穴依据,即某一脏腑经脉有病,取其表里经腧穴组成处方施治。在临床上常取相表里二经的腧穴配合应用。《灵枢·五邪》记载:“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取之涌泉,昆仑。”这就是表里经配合应用。特定穴中的原络配穴法,也是本法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3.上下配穴法是指腰部以上腧穴与腰部以下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上下配穴法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如治疗胃病取内关、足三里;治疗咽喉痛、牙痛取合谷、内庭;治疗脱***取百会、长强等。《百症赋》载:“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观其雀目肝气,睛明、行间而细推。”此外,八脉交会穴的配合应用,也属本法的具体运用。4.前后配穴法前指胸腹,后指背腰,选取前后部位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称为前后配穴法。前为阴,后为阳,故亦称腹背阴阳配穴法。《灵枢·官针》所指“偶刺”法和俞募配穴法,均属本法范畴。凡脏腑疾病均可采用此法,如胃脘痛,前取中脘、建里,后配胃俞、胃仓。5.左右配穴法本法是指选取肢体左右两侧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临床应用时,一般左右穴同时取用,以加强协同作用。如心病取双侧心俞、内关,胃痛取双侧胃俞、足三里等。也可左病右取,右病左取,如“巨刺”、“缪刺”均属本法的应用。针灸-疗法优点1、效果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2、简便经济:治疗工具简单,勿需特殊设备,只要随身带上几支针和一些艾绒(或艾条),以及酒精、棉花等,无论在工厂的车间,农村的田野中和战场上,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治疗。设备简单,使用方便,同时又可以节省药费,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3、易学易用:学习针灸,只要能记住孔穴的部位和它的主治证,熟练操作方法,认识疾病,就可以给人治病。学起来此较容易,用起来也不算困难。4、治疗范围广:针灸疗法的治疗范围此较广泛,不论內科、外科、妇科、儿科以及五官、皮肤等科,都有它能治的疾病,而且有些病的疗效很好。5、安全稳当:只要注意消毒,依照针灸的操作方法去进行治疗,就不会发生什么不安全的问題。针灸-是否疼痛针灸的是否有疼痛的感觉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医生,另一个是病人。一般来说,针灸刺入人体后会产生酸、麻、胀、重、疼等感觉,这些都是针刺得气的反应,是好的表现,是检验本次针刺是否“合格”的一个指标,如果针入人体后没有任何感觉,那说明这次针刺是“不太合格”的,这个医生的针刺手法是值得怀疑的。一个好的医生,他的针刺入病人体内后,会使病人的局部产生或酸、或麻、或胀、或重、或疼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存在于病人表皮的,这种感觉来源于针尖所到的部位,一个好的针灸医生,会使针尖所到之处的一大片区域产生这几种感觉,产生感觉的部位可以达到直径5厘米,甚至更大。这种感觉是非常舒服的感觉,是一种挑动沉疴的感觉,是一种按摩弹拨劳损的肩背的感觉。一个手法差的医生,带给病人的是进针时的疼痛,行针时的疼痛,这种疼痛是非常不舒服的疼痛,这个疼痛的部位是在皮肤的表层,是一种牵拉皮肤的刺痛,跟上面所说的感觉非常舒服的“疼”发生的部位不一样,上面所说的疼发生在深层,也就是针尖所到的部位,也就是有病痛的部位。一个身心放松的病人,也会配合医生的进针,减少针刺发生疼痛的概率。一个非常紧张的病人,他的那种不好的疼痛感是会经常发生的。所以说,针灸的疼,不是绝对的,好的疼可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不好的疼,是因为病人的紧张和医生的技术太差造成的。如果你在做针灸时,能够做到全身心的放松,并且找一个好的针灸医生来扎针,那么,你基本上不会被疼痛困扰。针灸-适应范围针灸治疗的适应范围很广,举凡内、外、伤、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的许多疾患,大部分都能应用针灸来治疗,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公开宣布针灸对一些疾病确实有帮助。以下列出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43种针灸有效的病症,包括:一、呼吸系统疾病1、鼻窦炎2、鼻炎3、感冒4、扁桃腺炎5、急、慢性喉炎。6、气管炎7、支气管哮喘;二、眼科疾病8、急性结膜炎9、中心性视网膜炎10、近视眼11、白内障;三、***疾病12、牙痛13、拔牙后疼痛14,牙龈炎;四、胃肠系统疾病15、食道、喷门失驰缓症16、呃逆17、胃下垂18、急、慢性胃炎19、胃酸增多症20、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疼缓解)21、单纯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炎22、急、慢性结肠炎23、急性(慢性)杆菌性痢疾24、便秘25、腹泻26、肠麻痹;五、神经、肌肉、骨骼疾病27、头痛28、偏头痛29、三叉神经痛30、面神经麻痹31、中风后的轻度瘫痪32、周围性神经疾患33、小儿脊髓灰质炎后遗症34、美尼尔氏综合征35、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36、遗尿37、肋间神经痛38、颈臂综合征39、肩凝症40、网球肘41、坐骨神经痛42、腰痛43、关节炎。深度阅读面瘫针灸能不能治好2023-05-2609:34:21风湿性关节炎针灸能治愈吗2023-05-2606:37:01腰椎盘突出怎么医治椎间盘突出可以用针灸吗2023-05-2518:36:01***可以针灸治疗2023-05-2515:55:01***用针灸可以治好吗2023-05-2515:53:51***针灸治疗方法2023-05-2515:52:41***针灸治疗2023-05-2515:49:11膝盖积液针灸后积液去哪里了2023-05-2409:17:31

针灸治疗穴位配方

赵子义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三阴交、至阴功能:宣通下焦,理气行瘀主治:难产,***胎,胞衣不下,转胎位,经闭等。方义:至阴乃足太阳膀胱经之井穴。井者,经气所出,如水之源头。膀胱与肾相表里,灸刺至阴,能理下焦气机,祛瘀生新。三阴交乃足之三阴交会穴,乃是三阴之枢纽,故二穴相合,能理气养血,宣通下焦,益阴而下行。傅青主说:难产由于血虚。难产由于气逆。气逆而得调理,血虚而得补益,胎儿安能不下。(临床配合补关元、泻足三里,下***胎及效。)2、俞府、云门功能:肃肺降逆、止咳定喘本主治:咳嗽、气喘、胸中闷热、呼吸急促、呕吐纳呆。方义:云门属手太阴,俞府属足少阴,二穴虽皆居胸之高位,但其经脉行路不同,手太阴肺经从胸走手,足少阴肾经从足走胸。走手者,宣通于上,走足者,敛降于下。咳喘气促之证,其表在肺,其本在肾,肺肾同病。肺受邪则咳,肾虚不纳,则气不归根而逆上为喘,故取云门,宣通肺气,畅胸降逆,取俞府补肾纳气,敛冲降逆。若加取乳根,以加强安冲降逆之力,顺阳经气,助云门宣降,俞府敛纳。3、气海、关元、中极、子宫功能:养血调经,培补真元,补命门,暖子宫,调经带,育子嗣主治:子宫虚寒,胞门闭塞,久不成孕,阴缩***,腹痛胀满,转胞。方义:四穴同属任脉,中极之下为胞宫,其任、冲、督脉,均起于胞宫,而出于会阴。任脉由会阴而行于腹,督脉由会阴而行于背,冲脉由会阴而行于肾经,故为一元三歧。气海者,生气之海,元气由存。关元者,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中极者,为足三阴经和任脉之会穴,为胞宫之门户。子宫者,即女子之血室也。故取气海,以益下元;关元,填充精血,中极,调经启闭;子宫,为直取治其标。协同上穴,共行养血调经,培元暖宫之效。4、神阙、气海、天枢、水分功能:暖脐散寒,回阳益气主治:下元虚寒,脐腹冷痛,霍乱吐泻,中风,中痰,痰厥,小儿慢惊风。方义:此五穴,又称肚脐梅***。神阙为任脉穴,能通脏回阳救急。天枢为足阳明胃经,大肠之募,化糟粕,分离清浊。气海为元气之海,补肾回阳。水分为任脉之穴,健脾利湿,分利水谷。五穴相互佐使,有健脾止泻,温中救逆之功。加5、尺泽、委***能:清血毒、散秽邪主治:霍乱心烦瞀乱,上吐下泻,腹痛,泻痢等。方义:尺泽是手少阴肺经之合穴,五行属水,络通于心,有消血毒之功。委中是足太阳膀胱经合穴,五行属土。暑热之邪,首犯太阳,故刺出血,可治时疫邪毒。两穴位置,一肘一膝,乃大血脉所在处,故能刺出血。风、寒、暑、湿、燥、火六***及山岚瘴气等疫疠之邪,首犯太阳,传之太阴,故刺两经之合穴,使毒血出。如加金津、玉液,生津止呕;少冲、中冲,宁心安神;如加百会,醒脑开窍;6、足三里功能:升清降浊,导痰行滞,扶正培元主治:中焦之一切疾病,如胃痛、腹胀、寒邪凝滞,痞块,遗尿,目疾,乳痈,心悸,虚烦手指麻木,癫狂,脏躁,中风,阳明热盛,虚劳赢瘦,形体衰弱等。方义:脏腑及肢节,皆赖气血以为营养,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胃为后天之本,水谷出入之海,主消纳,胃气盛则纳谷自畅,营养则能自周,否则脏气失养,而生气绝。足三里属于胃之合穴,经气之枢纽,能壮人身之元阳,又能补气血之亏损,如寒气积聚症瘕,其功能温而且能化,湿浊弥漫肿胀,能燥能消,可与中药补中升阳之方并美。7、三阴交功能:健脾益气、滋补肝肾、利湿导滞、疏经调气主治:胃痛、腹胀、消化不良、肠鸣、溏泻、黄疸、消渴、眩晕、失眠、***、滑精、疝气、遗尿、尿血、小便不利、水肿、***肿痛、高血压、症瘕、痛经、闭经、崩漏、带下、月经不调、瘫痪、脚气等。孕妇禁针。8、音亮(新穴)功能:清利咽喉,启闭开窍定位:前正***,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上缘之间的微凹处。主治:咽喉肿痛,失音,失语。方义:穴位在任脉之上,咽喉之前,所以能够治疗咽喉局部的病症9、十三鬼穴组成:人中、少商、隐白、大陵、申脉、风府、颊车、承浆、劳宫、上星、会阴、曲池、舌下功能:开窍化痰,醒脑清神,宁心益志主治:癫狂方义:十三鬼穴是主治癫、狂症的重要穴位,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所创。迨至唐代孙思邈又在此穴的基础上,更加间使、后溪尤妙,共计十五穴。这些腧穴,已成为历代医家主治癫、狂症的主要处方。其中取人中、风府、上星、后溪诸穴,以泻督脉之阳邪而醒脑清神;取手厥阴经之原穴大陵、经穴间使,以泻心包络之火邪而宁心益志;取手、足阳明经之曲池、颊车,以疏导阳明之经气而通腑泻热;取手、足太阴经之井穴少商、隐白,以清肺健脾而化痰浊;更取任脉之承浆、会阴,以宣通阴脉之海而滋阴降火。独取舌下中缝(舌者心之苗),以泻心经而开窍清神。如此诸穴合用,共奏开窍化痰,醒脑清神,宁心益志之效。故癫、狂之症,取用十三鬼穴,辄获良效.10、大陵功能:调气止痛主治:足跟痛方义:根据下病上取,交经缪刺,的原理,治疗足跟痛疗效甚佳。11、合谷、中渚功能:调气通经,舒筋活络主治:手指屈曲不伸。方义:合谷属手阳明之原穴,中渚属手少阳之输穴,两穴均位于手背部,所以能够治疗局部的病变。12、足三里、承山功能:通调肠胃,舒筋化瘀主治:血痔,赤痢,胸腹瘀滞疼痛,霍乱转筋等症。方义:承山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穴,其经线由脊背而下行,膀胱和肾相表里,故能和调肠腹,理下焦之气。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其经线由胸腹而下行,与脾相表里,故能疏胸腹之滞气。因此,二穴相伍,能通调肠胃。胃肠和,热毒清,其痢痔可愈。脾胃健,津液生,筋脉得养,转筋即复,瘀化滞消,气血调畅,其疼痛自止。13、三阴交、至阴功能:宣通下焦,理气行瘀主治:难产,***胎,胞衣不下,转胎位,经闭等。方义:至阴乃为足太阳膀胱经之井穴。井者,经气所出,如水之源头。膀胱与肾相表里,灸刺至阴,能理下焦气机,祛瘀生新。三阴交乃足之三阴交会穴,亦是三阴之枢纽。故二穴相合,能理气养血,宣通下焦气机,益阴而下行。傅青主说:难产由于血虚。难产由于气逆。气逆而得调理,血虚而得补益,胎儿安能不下。14、环跳、风市、阳陵泉功能:疏通宣散、祛风除湿、蠲痹除痛、舒筋利节主治:中风,偏枯,诸痹痛,麻木不仁,瘈瘲筋缩,痉挛,痿废等下肢疾患。15、大椎、曲池、合谷功能:疏风解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六***邪气在表诸证、疟疾及一些热病。方义:大椎属督脉,是手足三阳督脉之会,统全身阳气而主表,凡外感六***之邪在表,皆能疏解。曲池、合谷乃手阳明原合之穴,主气化而能传导,助大椎而调和营卫,故清里达表。如果身热自汗,则泻大椎以解肌。无汗恶寒,则可补大椎以发表。对疟疾寒热,能调和营卫。于虚劳骨蒸、盗汗,有养阴清热的作用。16、合谷、曲池、外关功能:清热散风,宣通上焦主治:头痛、腮肿、耳鸣、耳聋、***、鼻衄、手腕及指节疼痛,胸痛等。方义:曲池性走而不守,合谷升散而上浮,外关为手少阳之络穴,八脉交会之一,又通阳维脉,故能清热散邪。三穴配合,为治头面、五官诸证属实者,确有效验。

返回
首页
在线
客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