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面部艾灸的方法 艾灸的作用是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面部艾灸的方法 艾灸的作用是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面部艾灸美容的方法有哪些 艾灸的作用及禁忌事项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治皱纹多:临睡前,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面部的穴位,约距穴2~3厘米左右选进行熏灸,每次选2~3个穴位,各灸5分钟左右,至皮肤产生红晕为度。鱼尾纹多,选太阳、丝竹空;额纹选阳白、印堂;笑纹选地仓、下关、颊车。或将盐末填平脐孔,切取0.3厘米的鲜姜1片,中心用针穿刺数孔后置于脐上,姜片上置中艾炷(如黄豆大)点燃施灸。至艾炷全部烧完再换一艾炷,每次3~5壮,至局部皮肤产生潮红为度,每晚1次。2、治雀斑:以艾条点燃后,熏熨合谷、曲池及面雀斑处,使局部有温热感,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施灸时,尤其面部要小心艾灰掉落,灼伤皮肤,每晚或隔日晚上施灸1次。通经活血,防治雀斑。3、治黄褐斑:卧前取1支艾条,点燃后在面部黄褐斑局部施灸,艾条距皮肤2~3厘米,至局部皮肤产生红晕,自觉有温热感,施灸10分钟左右,施灸时小心艾灰掉落烫伤皮肤。4、治眼睑下垂:用艾条点燃后,在上眼睑至前额部来回悬灸,至局部红晕,自觉温热舒适,施灸20分钟左右。施灸时小心艾灰掉落烫伤皮肤。每晚1次,10次为1疗程。5、治面部虚胖:每晚临睡前,将艾条点燃,端坐床前,分别灸足三里、天枢、中脘穴,每穴悬灸5分钟左右,局部出现红晕,自觉温热舒适感。益气健脾,养血容颜。二、艾灸的7大功效与作用1、局部刺激灸疗是一种在人体基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其机制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2、调节免疫许多实验都证实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也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3、艾灸的药理作用灸疗的用药情况,虽比不得内治法丰富,但从各种隔物灸及太乙、雷火针灸在临床应用的情况看也可窥灸疗辨证论治之一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灸疗主要原料艾的功能。清代***洛在《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艾,灸疗学就不存在了。4、综合作用灸疗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综合作用,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治疗作用。5、温经散寒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6、行气通络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7、扶阳固脱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宋代《针灸资生经》也提到:"凡溺***,一宿尚可救,解***人衣,灸脐中即活"。《伤寒论》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下利,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三、艾灸养生的8大保健穴位1、灸神阙穴神阙穴多采用隔盐灸,或隔姜灸,午时灸为宜,多用于身体虚弱者,可强健脾胃功能,预防疾病。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虚劳人及病后,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有效好的防治作用。2、灸气海穴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脐下1.5寸。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灸气海能预防治疗糖尿病、阑尾炎,可以灸20~3O壮。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滑精,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3、灸关元穴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脐下3寸。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田"。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艾灸关元还可改变动脉血氧运输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机体代偿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缓休克的发展。艾灸关元可防治遗尿、尿频,隆闭、少腹胀痛,脱***、疝气、遗精,白浊、***,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恶露不尽、不孕,中风脱证、虚劳赢瘦等。4、灸大椎穴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5、灸中脘穴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脐上4寸。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6、灸身柱穴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7、灸三阴交穴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三阴交是足三阴经(脾经、肾经、肝经)的交会穴,对肝、脾、肾三脏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的功能。现代医学认为灸三阴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肾炎,***丸炎,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产后血晕。艾灸三阴交对神经系统的失眠、神经衰弱、心悸,心脑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的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8、灸足三里穴现代研究认为艾灸足三里穴能调节高血压病初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能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滞度。并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铜、锌代谢,减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艾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溃疡、胃下垂、腹泻、便秘,对心脑血管系统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对呼吸系统的感冒、肺结核,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调节神经,有较强的延缓衰老的作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四、艾灸保健的10大禁忌事项艾灸是中医的治疗方法,用艾炷为主熏灸穴位来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艾灸可以起到温经通络、温阳补气、补中益气的作用。中医提示,艾灸虽好,但一定要注意以下十个禁忌。禁忌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脸部、颈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禁忌二: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等也不要灸。禁忌三: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禁忌四: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禁忌五: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同时要注意穴位的准确性,以保证艾灸的效果。禁忌六: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禁忌七: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所以在冬季要保暖,以免治了旧病又添新病。禁忌八: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时要注意掌握好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禁忌九: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可以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禁忌十: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时,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时,或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面部艾灸的方法
秦敏 主任中医师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可以选四白、阳白、太阳、迎香、地仓、颊车等局部进行艾灸。女性黄褐斑、黑眼圈或者脸色苍白,想改善脸部颜色也可以艾灸。治疗目的不同,艾灸穴位不同,可以选太阳、百会、迎香、人中等。艾灸治疗面部疾病,应辨证判断是需扶正还是祛邪。面部进行艾灸首先必须要选虚证与寒证才进行艾灸,治疗目的不同选择穴位不同。治疗面瘫多选择艾灸患侧面部,健侧不怎么需要;假如为改善脸色、脸部肌肉或者色素沉淀,双侧面部均需进行艾灸。中医出诊一定要辨证施治,选择艾灸穴位、时间,以及明确是否需要艾灸。
面部艾灸的方法
杨知博 副主任医师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1、温文灸,点燃艾条后,熏熨面部皮肤,使面部皮肤有温热感。以皮肤红润为度,注意避免烫伤皮肤,每日或隔日艾灸一次。2、使用艾灸棒进行艾灸,操作时一定要控制好温度,能够辅佐按摩,但一定要掌握好力度。进行面部艾灸,有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的作用,可以淡化色斑、减轻皱纹,经常艾灸可使面部光润白嫩,延缓衰老。
艾灸脸部的功效与作用
付玉 主治医师 唐山人民医院艾灸脸部可以消瘀散结,活血化瘀,对于一些面部疾病可以起到治疗和缓解的作用。艾灸脸部可以治疗黄褐斑,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使皮肤保持良好状态,对于面瘫,也可以起到缓解作用。原因分析艾灸是中医一种传统的疗法之一,经常艾灸,可以温阳散寒,调理腹胀,扶正祛邪,疏通经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于面部进行艾灸,可以治疗色斑,头晕,黑眼圈,耳鸣,牙痛,鼻炎,近视,失眠,头痛,面部神经炎等症状。建议进行面部艾灸时,一定要防止艾灰脱落,烫伤面部。此外也要注意艾灸的距离,不可距离过近。
面部艾灸的作用有哪些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一、温灸治疗和保健在身体方面有六大功效:温肌散寒、疏风解表;温经通络、活血散瘀;温中活里、强脏壮腑;温阴补虚、回阳固脱;行气活血、消火化淤;平衡阴阳、保健防病。温灸养生在美容方面有两大功效:二、面部皮肤方面:可加速皮肤的血液循环,使老化细胞代谢,新细胞再生加强,淡化色斑,减少皱纹,使肤色红润白嫩,延缓衰老。眼部方面:可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睑下垂、皱纹、延缓眼部的松弛老化现象,使眼部恢复光彩。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过经络调整人体生理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防病能力。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疾病。从中医来说,特别对风寒湿痹、脾胃虚证、气滞积聚、上盛下虚、厥逆脱证、外感表证、咳嗽痰喘等疾病有较好疗效。大家都可以尝试着用面部艾灸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达到保养的效果,尤其是一些中年女性朋友,中年女性朋友脸上非常容易出现皱纹,用艾灸也可以达到非常不错的保养效果,可以减少皱纹出现的时间,达到延缓皮肤衰老的进程。
脸部艾灸的好处
倪文杰 主治医师 山西省中医院脸部艾灸的好处主要有美容养颜、淡化色斑、护肤、抗衰老,可以促进脸部的血液循环。治疗面部皱纹,每次艾灸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左右,可以有效地改善面部的皱纹,防止皮肤衰老的症状。也可以治疗雀斑和黄褐斑,艾灸时间注意不宜太长,脸部出现腮红状即可。还需要注意在艾灸时还需要避免点燃的艾条落到皮肤,导致皮肤受到损伤。
面部艾灸的正确方法
曹湘萍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首先右手持艾条,不借助任何艾灸工具,左手按住面部所要艾灸的穴位,右手持着艾条,对准面部需要艾灸的穴位进行艾灸。注意艾灸时艾条应在皮肤上方2-3厘米左右的位置,每个穴位可艾灸5-10分钟左右。每次选穴2-3个,艾灸时直至局部的皮肤产生红晕,自觉有微热感为度。需要注意的是面部艾灸一般不宜直接灸,以免形成瘢痕影响美观。尽量不要靠着鼻子,以免吸入过多的***。其次要注意眼睛的保护,不能用艾条直接对着眼睛,最好用纱布蒙上眼睛进行艾灸。
面部艾灸的正确方法
付玉 主治医师 唐山人民医院面部艾灸首先要保证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温和的灸法,可以使用艾灸棒熏灸面部,皮肤感觉温热,微红就可以了,在艾灸前后都要饮水,促进新陈代谢预防上火。建议皮肤有过敏起疹子的情况,要等恢复健康后再灸,面部属于重要部位,容不得出错,尽量在专业人员的操作下进行。注意事项灸后不要马上出门,以免受风,也不可以马上洗脸,待半小时以后稍微退去红晕后再沾水,注意多喝水,面部艾灸,操作时间不可过长,十分钟左右即可。